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正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记我院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2班科研创新历程
发布时间:2021-06-01  查看次数: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记我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2班科研创新历程

2018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2班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勤奋、善思、创新的学风让他们获得了全体任课老师的称赞和学校各级领导的认可。根据“学生助研活动+科技创新竞赛+实践教学改革”模式,32名同学在化学与化工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使得班级内营造了一种探索研究、竞争进取、普遍提高、个性发展的培养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和创业能力。

大一时期,班级成员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利用学校和网络平台听取专家学术报告,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在跟随课题组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途中,培养了自身的科研兴趣。并且有 11位同学积极参与了煤化工与分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助研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研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仔细研究煤化油类产品 19 项主要分析指标,练就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图一 参加煤化工研究所助研的同学

大二时期,班内成员正式开始课题研究,从查阅国内外文献、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的实施、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到项目的结题等全程参与,锻炼了学生严谨创新的科研能力。其中李文博、孙佳源、胡佳维、柴瑞娜、韩胜男同学跟随化学与化工学院郭桂全副教授进行光催化材料合成以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并在实验中通过反复理论、推算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实验室生产石墨烯的设备,该装置系统集成化程度高,生产周期短,便于连续式生产的优点,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制备石墨烯的效率。就此本团队以李文博同学为第一发明人开始申请国家专利,并于2020年6月成功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现了我校学生发表专利的零突破!

截止到目前,班级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其中李文博和孙佳源在郭桂全副教授的指导下发表《金属掺杂改性g-C3N4材料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并刊登于国家级期刊《冶金管理》。此外《CuO-Ag 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研究》、《高效光催化剂ZnO/Ag的制备及降解罗丹明B 》分别由李文博、胡佳维、柴瑞娜等撰写并于省级期刊《辽宁化工》上发表。

大三时期,班内学生已经完成了四大基础化学的理论和实验的双重学习,对化学化工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加之前两年的助研经历,学生开始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及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等赛事。在20年疫情期间,本班李文博,孙佳源等五位同学所组成的新兴团队,利用已有科研成果转化,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近6万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河北省赛三等奖。

图四 李文博等同学获第六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同时“挑战杯”竞赛作为国家级一类创新创业赛事,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班五名同学在郭桂全等老师的指导下,荣获2020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图五 2020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2020年12月,应院系领导要求,班内优秀科研团队为师弟师妹们讲解介绍和讲解有关助研、文章专利发表以及竞赛的相关知识,策划并参与了邢台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首届“青创杯”科技创新大赛。

化学改变世界,化工创新未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18化工本2班全体同学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潜心科研,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流本科院校奉献一己之力。